欢迎您光临印尼赖罗傅宗亲网

欢迎您光临印尼赖罗傅宗亲网, 作为发起本站建设的我,当发现互联网上印尼赖罗傅网站还是一片空白时,就有一种相当强烈的失落感,由此产生了建设印尼赖罗傅网站的强烈欲望,以配合世界迈向21世纪,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。高科技的发展更是迅猛,即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建设印尼赖罗傅网站的职责,希望能通过网站,加强世界赖罗傅宗亲的联系,进入国籍网络互通讯息,以缔造互通的机构,成为网上促进文化与经济交流的一个平台,在所在国安身立命,树立基业,以团结为宗旨,为所在国的兴邦作贡献。不仅具有传承文化,联系宗亲的功能,更重要的是,要使宗亲会协助当地华社在文化、政治、经济各领域和其他友族并驾齐驱,这也是印尼赖罗傅网额的责任。 随着时代的进步,科技发达,通过网络,既能为联宗创造了有利条件,也为发展带来了宝贵契机。年轻一代对于许多祖传的仪式已经逐渐淡忘,特别是祭祖的仪式更掌握不多。 所以,应该培训更多这方面的人才,从而加强年轻人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灌输。如果没有网络将会怎么样。 退化到清朝写书信吗? 还是飞鸽传书。再说,以后的世界,永远是计算机和网络的世界,所以现在网络的重要性,是很难估计。
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罗通国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

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

“赖罗傅联宗”的意义与思考
“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”将于2008年11月8日,在中国福建泉州召开,笔者忝任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,在编辑《世界赖罗傅资讯》第一期时,对“赖罗傅联宗”的意义等进行一些思考,略述如下,供方家斧正。    “赖罗傅联宗”,自上世纪80年代,台湾赖国民(国民党原中央委员)的“赖罗傅三姓联宗关系概述”一文发表后,引起台湾赖罗傅的极大关注,在台湾各地的赖、罗、傅宗亲会经过整合,迅速成立了台湾“中华民国赖罗傅宗亲联谊总会”,逐渐获得东南亚各地赖罗傅宗亲会的响应,至今已成功地召开了十二届代表大会。2007年12月8日,台湾“中华民国赖罗傅宗亲总会”原秘书长罗柏青在福建沙县对笔者说:台湾赖罗傅联宗,得力于赖国民的一篇文章,摧生了“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”。    有关“赖罗傅联宗”之说,三姓中的贤达不断有人予以论证,不断有新的佐证史料出现。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发现明代进士罗明祖的“(赖氏)松阳谱序”,更有力地佐证赖罗傅联宗,最少早在明朝,就已获得各地赖罗傅宗亲广泛的认可和认同。那么,“赖罗傅联宗”的现代意义何在?炎黄子孙如何传承中华优秀姓氏文化?三姓子孙如何承先启后弘扬赖罗傅文化?作为赖罗傅中的一员,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。 一、“赖罗傅联宗”的现代意义 (一)传承赖罗傅文化,提升文化软实力,为复兴中华服务。   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,源远流长的赖罗傅三姓,各自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。她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各有起源的赖、罗、傅三姓,因为有“血脉相连,同气连枝”的历史,经后代贤达不断推进,逐渐将三姓文化融合到中华大文化之中。    国际上已形成共识,文化代表国家的“软实力”,因此,推进“赖罗傅联宗”,有利于提升赖罗傅文化层次,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发展,提升中华民族的“软实力”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。    (二)血缘认可,文化认同,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。    “赖罗傅联宗”,首先是从血缘认可开始。赖罗傅三姓中的贤达,“上穷碧落下黄泉”,遍查文物稽载籍,雄辩地论证了赖罗傅之间血缘关系。明朝进士罗明祖、台湾宗彦赖国民、赖炽昌,香港罗氏宗亲会的罗豪,他们的论文中有一个共识:即赖中有罗、傅,罗中有赖、傅,傅中有赖、罗。三姓实际上早从春秋战国开始,即血脉相连,同气连枝。    有了血脉的认可,文化认同就非常自然了。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,自然就成了三姓共同的道德规范。三姓文化既有共同点,又各有自己的特点。赖、罗、傅三姓可以联宗,而且实现了联宗,推而广之,同是炎黄子孙的“万家姓”,当然也可以实现联宗!用编纂族谱“管摄天下人心”;用血缘纽带联系宗亲;用姓氏文化提升民族软实力,就可以大大增强遍布全球的炎黄子孙的凝聚力。    (三)休戚与共,唇齿相依,互相帮助,和谐发展。    明朝进士罗明祖有存世著作--《罗纹山文集》,其中,他在为赖氏写“松阳谱序”时,论述了赖罗联宗的意义:“子推则我援,我推则子援”,即联宗是为了互相帮助,增强联合的力量。台湾赖国民将联宗意义用八个字归纳:同舟共济,团结合作。当时,台湾罗柏青以“中华民国赖罗傅宗亲总会”秘书长的身份,阐明联宗作用:“基于以上三姓联宗说,最终的愿望就是能使各位宗亲们的向心力更加凝固,并达到老祖宗们当时那种互相救助、扶持的友谊,使三姓子孙永远的生存安乐及永世延续的境界”。    更有宗彦用“赖罗傅会歌”说明了联宗的信条:    “赖、罗、傅三姓,数千年来,即具有血缘关系,虽历经艰难险阻,仍能本同宗手足之义,患难相依,宗亲会会歌有云:‘傅罗赖,我宗亲,休戚相依,齿与唇,不论富贵,不论清贫,同是文王后代人’,是乃赖罗傅族人,不论在何时何地,奉以为赖罗傅联宗,睦族敦宗之信条”。    二、发扬光大赖罗傅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对策 1.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的思考。“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”这句口号大家都认同认可,问题是如何增强。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华人华侨投资,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当今社会,无疑是正确的。但远远不够,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凝聚人心。何谓“炎黄子孙”?王、李、张、刘、陈,赖、罗、傅等百家姓就是炎黄子孙,增强海内外赖罗傅的凝聚力,就是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一个组成部分。因此,有指导、有意识地倡导、支持百家姓、万家姓的姓氏文化活动,就是“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”具体表现。建议国内有关部门,解放思想,放开宗亲会组织的注册,让宗亲联谊活动具有更加合法、规范的地位。    2.传承中华文化问题。笔者因编纂《中华罗氏通谱》需要,于2004年拜访新、马、泰、香港罗氏宗亲会。时任泰国罗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的企业家罗豪杰,对笔者提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:海外华人、华裔的后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他说:现在许多人将子女送到欧美留学,回来后,有的子女中国话不会说、中国文字不会写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很大危机。当然,遍布海外的华语学校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,但如果从小参加宗亲联谊活动,耳濡目染,潜移默化,中华传统文化就会在心中扎根。因此,组织专家学者介入姓氏文化领域,为海外宗亲会编纂通俗易懂、有水平、有文化内涵的普及读物,用趣味性、知识性、可读性来吸引青少年读者。要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,也必须象普及电脑一样,从“娃娃”抓起。    3.姓氏文化与“孔子学院”的关系。中国大陆以“孔子学院”为平台,在世界各地推介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。其中包含了孔氏文化的内涵。孔氏的世系图,让不少国际友人为之惊叹:绵延数千年的血缘链条,能如此准确记载!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罗健在2007年12月2日,“《中华罗氏通谱》福州座谈会”上说:我经常陪外国朋友参观名人纪念馆,他们十分惊奇这些名人世系的记载。我说,这是因为中国有一种特殊的姓氏文化,世代相传的“家谱”,可以保存许多中国人的历史信息。    作为历史学科班出身的学者,罗健思考了姓氏文化与名人文化、传统文化的关系,思考了“家谱”的历史作用。笔者建议:姓氏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,就应该搭载在“孔子学院”这个平台上,向海外推介富有中国特色的姓氏文化。    4.姓氏文化与朱子“书院文化”的关系。台湾以“台湾书院”为平台,也想将以朱熹为代表的“书院文化”向世界上推介中华传统文化。孔子与朱子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位巨匠,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家,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同时,对传统文化有诸多创新,尤其在姓氏文化方面,更有许多建树。如宋思想家张载首先提出修族谱“管摄天下人心”的理论,欧阳修、苏洵等创立族谱体例,成为各家修族谱的典范。朱熹系统地规范了祭祀祖先的仪式。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(从祀孔庙)退休后在撰写著名的哲学著作《困知记》的同时,亲力亲为地编族谱、修建宗祠,积极进行姓氏文化活动。明朝状元、著名学者罗洪先在《念庵文集》中留下了“宗论”上、中、下三篇有份量的论文等。宋代、明代、清代、民国期间,关注姓氏文化的专家学者不胜枚举。    笔者时常思索,宋明期间,封建的“井田制”宗族社会已然解体,但诸多学者仍孜孜不倦地撰著“宗族理论”方面的论文,其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复古,而是因弘扬姓氏文化对稳定当时社会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由于各家族谱中均明确告诫子孙:不得违抗正统的当权者。其本意是“保族”,客观效果是极大地维护了当时社会的稳定。因此,笔者认为,宗亲联谊、编族谱、修宗祠等姓氏文化活动,对维护当今的社会稳定,构造和谐社会,仍然具有正面的作用。尤其对促进海峡两岸的血缘、文缘等“五缘”文化认同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对祖国和平统一事业,能起到“非同一般的作用”(引自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罗海藩写给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的信件)。    因此,笔者认为,不能因政见不同,而将“孔子学院”与“台湾书院”对立、分割起来,而应相得宜彰,共同以各自方式向世界上推介中华传统文化。    5.姓氏群体遗传的思考。美国的科学家已发现男性遗传基因数千年几乎不变,与中国姓氏父系传递的传统密切正相关,催生了中国科学院将“姓氏”列为研究对象的“姓氏群体遗传学”,并有科研成果支持了“姓氏群体遗传确实存在”的科学结论。这样,传统的“姓氏源流研究”就与自然科学挂上钩,形成了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前沿学科。    “姓氏”涉及所有华人、华裔,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但该学科刚处于萌芽状态,呼吁民间的有识之士先从“我”做起,通过不断努力奋斗,用成果说话,逐步争取社会各界、甚至政府的资源支持,最终形成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“姓氏群体遗传学”、“谱牒学”等学科。    6.“敦宗谐族”的思考。习惯上,在族谱上,宗祠中常见的、也可以说约定俗成的题词是:敦宗睦族。但是罗瑞卿大将的夫人郝治平在为《中华罗氏通谱》题词时,将“睦”改为“谐”,“睦”是和好、亲近的意思,“谐”也有“睦”的意思,“谐,和也”(《尔雅》),还有“办妥、办成功”的意思。郝老实际上在紧扣“和谐社会”时代主题之外,还有指示编委会要团结宗亲,办好宗族事务之意。    罗瑞卿夫人郝治平提出“敦宗谐族”要求,如何“谐族”?举办各种层次的宗亲联谊活动,互相沟通,互相帮助,增进宗情族谊,应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。    7.“弘扬祖先业绩,促进祖国繁荣”、“发扬广大”的思考。1955年授衔中将、原空军副司令、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主席罗元发两次为《中华罗氏通谱》题词。实际上,他提出了姓氏文化的宗旨、指导思想。他在出席2004年9月19日“《中华罗氏通谱》北京、天津座谈会”时说:    《罗氏通谱》即将问世,要把这件事情办好,对历史负责,这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。这项任务很繁重,后续工作还有很多要做,要善始善终,尊重历史,实事求是,上仰列宗,下对子孙,经得起历史检验。    德高望重的罗老将军,时年94岁,他把编纂《中华罗氏通谱》提到了“这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”的高度。“尊重历史,实事求是,上仰列宗,下对子孙,经得起历史检验”也已经成为其他兄弟姓氏修编族谱时的指导思想。“发扬广大”,不是笔误,而是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在原有基础上,要在“广”、“大”两字上狠下功夫。    笔者认为,罗老将军的题词、讲话,充分肯定了姓氏文化活动的正面作用。建议赖罗傅宗彦中的有识之士,要更勇敢、更积极地投身到姓氏文化的传承、创新工作中去。    8.“中华一脉,渊远流长。包罗万象,有容乃大”的思考。原中共中央委员、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为《中华罗氏通谱》很慎重地题了上述词,他准确定位了罗氏乃“中华一脉”,罗氏的历史、渊源是很久远的。关键是后一句话,他老人家高瞻远瞩,指示编委会同仁在选择入选的人物时,要有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胸襟,要“包罗万象”,将各界罗氏精英、各种罗氏人物代表,全部包罗、包容在《中华罗氏通谱》之中。漳州台商罗秉坤在2004年9月,见到《中华罗氏通谱》内刊中有台海两岸各政党高层人物参与,说:两岸没有统一,但罗家先统一在《中华罗氏通谱》中了。充分体现“包罗万象,有容乃大”的巨大作用。    作为族谱,“收族”是第一要务,因为族谱有别于史志的“生不入传”原则。“当代人”入谱是非常重要的,也正因为“生者入谱”,才使族谱具有了补史志不足的特殊作用。但生者政见不同、褒贬各一,如何“包罗万象,有容乃大”就需要族谱编纂者的智慧和勇气了。    罗青长提出了在开展姓氏文化活动中,如何增强在大中华基础上大团结的问题。同理,在赖罗傅三姓联宗时,团结的问题可能比单姓联谊更加突出,更需要“包罗万象,有容乃大”的精神,不然三姓人如何走到一起?因此,在推进赖罗傅联宗的事务时,三姓中的主事者,一定要注意互相尊重,互相体谅,切实增强赖罗傅的团结。 三、结语 姓氏文化是极其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文化,是典型的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草根文化,由于历史原因,从事姓氏文化工作的专家学者不多,广大实际工作者的层次,参差不齐。现在,赖、傅两姓中的高层人士尚未成批量地参与、思考姓氏文化问题。罗氏中虽有一批高层人士介入其中,却也有不少人士因各种原因“谈姓氏色变”,不愿直接介入姓氏文化。    赖罗傅联宗,族谱有载,典籍有据,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经过两年一届、在各国各地区已召开过了十二届代表大会,其“血脉相连,同气连枝”的史实,已获海内外赖罗傅宗亲组织及宗彦贤达的广泛认同、认可。   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从战略高度,提高对赖罗傅文化的认识,加大对其支持力度。学术界应对“族谱”更加重视,要有创立新前沿学科的胆识。赖罗傅贤达也应努力高效地工作,拿出更多有份量的成果,引起政府、谱牒学界、宗彦贤达的重视。祈望三方面能做到三结合,互相支持,互相推进,让“赖罗傅联宗”,这朵姓氏文化奇葩,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光彩。
作者:罗训森 于福州  二○○八年五月三日 注:罗训森,高级工程师,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、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

没有评论: